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的當代“愚公”毛相林,以“敢”字當頭、“甘”字作底、“干”字沖鋒,帶領下莊群眾鑿天路、戰貧困,用“人民至上”的追求,書寫了“移山填?!钡摹吧裨挕?。對一名駐村三年的第一書記來說,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學他敢舉“開山斧”。毛相林“敢”于向天要路,源于“人民至上”的使命擔當。第一書記必須牢記初心使命,堅持問題導向,圍繞群眾最期盼、攻堅最緊迫、影響最深遠的關鍵問題,不等不靠、敢想敢干,以“不破樓蘭終不還”的無畏勇氣,舉斧問路,久久為功。
學他甘當“渡河梯”。六名兄弟犧牲,毛相林沒有退縮,有困難時他總第一個上,體現了“人民至上”的崇高境界。我們扶貧干部要想取得脫貧真經,必須甘于奉獻,不懼泥濘荊棘,用腳步丈量民情,真心換取民心,以“為有犧牲多壯志”的拼搏精神,以身作則,向下扎根。
學他干出“燎原火”。干部帶頭、群眾連心,讓下莊人打贏了修路、脫貧兩場“人民戰爭”。我們基層黨組織必須充分激發起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,緊緊依靠群眾,緊密團結群眾,集民智、聚民心,點燃干事創業之火,不斷匯聚起黨群連心共同奮斗的磅礴力量。
毛相林為我們樹起了一面立身群眾、咬定青山、矢志奮斗的旗幟......
迎著旗幟,讓我們“問路”前方!